近日,诺安基金知名基金经理蔡嵩松接手了一只规模仅有201.11万元的“迷你基金”。
目前市场上的“迷你基金”不在少数,Wind数据显示,有超过1600只基金的规模均不足5000万元。除了调整基金经理,基金公司还用转型、清盘等方式处理“迷你基金”。公募人士提醒投资者,尽管一些“迷你基金”短期业绩靓丽,但要注意净值波动幅度较大、可能面临清盘等风险。
调整基金经理
诺安基金日前发布公告称,因工作调整,蔡嵩松担任诺安优化配置的基金经理,原基金经理吴博俊仍担任诺安进取回报基金及诺安利鑫基金的基金经理。
2022年一季报显示,诺安优化配置一季度末的基金份额为143.82万份,基金资产净值为201.11万元,是一只不折不扣的“迷你基金”。作为诺安基金的知名基金经理,蔡嵩松目前管理基金的资产总规模约为284亿元。
针对蔡嵩松此次接手“迷你基金”,有分析人士表示:“顶流基金经理接手‘迷你基金’,可能主要是为了做大基金规模。行业中,有不少基金经理将‘迷你基金’做大的案例。”
实现“逆袭”的例子确实不少。例如,前海开源基金的崔宸龙于2020年7月20日接手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基金,该基金在当年二季度末的规模只有0.13亿元,2020年年底的规模增长至4.84亿元。2021年年底,这只基金的规模增至258.16亿元。另外,广发多因子基金2019年年底的规模为1.38亿元,2020年年底微降至1.24亿元。到了2021年年底,该基金规模飙升至233.3亿元,其中的重要“变量”是,2021年7月2日杨冬出任该基金的基金经理,与唐晓斌共同管理该基金。
“保壳”招数频出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4日,市场上有1603只基金规模均不足5000万元,其中337只基金规模甚至不到1000万元。
“不少‘迷你基金’不会立刻清盘,因为有‘壳’价值。有资金需求的时候,‘壳基金’马上可以用上,相比再去申报新基金省时省力很多。”有基金公司机构业务部人士告据记者。
“换帅”只是“迷你基金”起死回生的一种办法,公募基金行业还有其他“保壳”招数。其中,基金转型也是基金公司“保壳”的常用方法,一些基金在转型后取得了规模和业绩的双增长。近年来,还有基金公司尝试用基金合并的方法来解决单只基金规模过小的问题。
不过,部分基金公司更倾向于选择清盘方式处理旗下“迷你基金”,如一些投资主题长期不在风口上的基金。近年来,基金清盘速度加快。据Wind统计,截至7月5日,今年以来已经有95只基金清盘。2021年和2020年,分别有254只基金和173只基金清盘。
投资“迷你基金”需谨慎
虽然面临“保壳”或清盘的压力,但一些“迷你基金”业绩较好。在今年收益率排名靠前的基金中,多只基金规模较小。
对于“迷你基金”取得较好业绩的原因,有公募人士分析指出,规模较小的基金投资小市值个股较灵活,不用担心大额资金进出影响持仓,个股调整过程中也不需要过多考虑流动性和冲击成本因素,产品管理能更好体现投资思路。同时,规模小的基金还能更好地享受到“打新”红利。
上述分析人士也表示,一些规模较小的基金可能持仓相对集中,在取得较高收益的同时,净值波动幅度较大。此外,“迷你基金”可能存在规模过小导致产品清盘的风险,建议投资者在投资此类基金时慎重选择。
.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