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股基经理一管多 华商刘宏左右手业绩差298倍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4-06-16 08:40 上一篇 下一篇


  对于基金经理来说,“一管多”总能招致投资困境:若严格按照契约规定的投向投资,会造成旗下基金业绩差异巨大,无疑会招致持有人质疑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厚此薄彼;若投资趋于一致,一旦业绩集体落后,又会遭到投资者质疑违背契约投资
  今年以来,新基金不断成立与基金经理不断出走形成鲜明对比,行业的人才缺口正在日益扩大。记者注意到,在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中,基金经理“一管多”(一位基金经理管理3只或3只以上基金)的比例接近30%,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上升。
  “由于新基金发的太多,老基金经理几乎都在一管多了。”北京一基金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对于基金经理“一管多”应区别看待,如指数型和固定收益类产品可以“一管多”,但对于权益类产品而言,由于基金经理精力有限,特别是一些管理多只不同类别、不同风格产品的基金经理,基金业绩很难得到保证。
  分析发现,“一管多”主动股基今年以来平均业绩虽然跑赢同类,但两大迥然不同的发展趋势令人担忧:一是“同荣共损”现象突出,二是兄弟基金业绩两极分化。
  三成股基基金经理“一管多”
  金元惠理现“一管六”

  据最新统计显示,截至6月14日,625只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中有178只的基金经理“一管多”,占比28.48%,接近三成。并且,在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中,“一管四”的基金经理也陆续现身。
  金元惠理基金旗下6只股基均由1人参与管理,此人便是晏斌。6只基金中,除金元惠理消费主题股票、金元惠理新经济主题股票是晏斌一人掌管外,金元惠理宝石动力混合、金元惠理成长动力混合、金元惠理核心动力股票、金元惠理价值增长股票等4只基金则均由晏斌与另外一名基金经理共管。
  与晏斌相似的还有沈毅,跳槽到方正富邦还不到两年的他,目前担任公司投资总监兼研究总监,同时,还管理着公司旗下所有4只基金,包括股基、债基和货基。由于其管理的主动偏股基金不足3只,本文并未统计在内。
  此外,主动偏股基金“一管四”的基金经理有7人,涉及6家基金公司。东吴基金旗下的东吴双动力股票、东吴内需增长混合、东吴嘉禾优势精选混合、东吴阿尔法灵活配置混合均由程涛参与管理;广发基金旗下的朱纪刚,除独掌广发轮动配置股票、广发成长优选混合、广发竞争优势混合3只基金外,还与李巍共管广发核心精选股票;华商基金旗下的田明圣,独掌华商价值共享灵活配置混合发起,与其他基金经理共管华商领先企业混合、华商优势行业混合、华商策略精选混合;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的管华雨,独掌交银成长股票、交银新成长股票,与其他基金经理共管交银趋势股票、交银成长30股票;景顺长城基金旗下的余广、杨鹏均执掌4只基金,其中余广独自管理景顺长城品质投资股票、景顺长城能源基建股票、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股票、景顺长城优势企业股票,杨鹏独自管理景顺长城中小盘股票、景顺长城中小板创业板精选股票,还与王鹏辉共管景顺长城内需增长股票、景顺长城内需贰号股票;长盛基金旗下的王克玉,除独掌长盛战略新兴产业灵活配置、长盛电子信息产业股票、长盛创新先锋混合外,还与王宁共管长盛城镇化主题股票。
  “随着新基金的不断成立与基金经理的不断出走,基金经理‘一管多’比例会进一步扩大。”北京一基金分析师对记者表示。记者注意到,上述“一管多”基金中,有28只为今年成立的次新基金,占比为15.73%。
  要么“同荣共损”要么分化
  华商系基金业绩相差298倍

  基金经理“一管多”似乎并没有分散掉太多的精力。发现,截至6月14日,可对比的150只“一管多”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今年以来平均回报率为-0.99%,而同期可对比的555只同类基金平均回报率为-1.82%。
  虽然“一管多”主动股基平均业绩跑赢同类,但两大迥然不同的发展趋势令人担忧:一是“同荣共损”现象突出,二是兄弟基金业绩两极分化。
  比如,晏斌管理的金元惠理系6只基金“一损俱损”,今年以来全部负收益,且有5只排名落后至同类基金后1/3区域;景顺长城余广管理的4只基金,除一只基金刚刚成立外,其余3只基金均负收益且全部落后至同类后1/3阵营。
  业绩两极分化的代表则是华商基金刘宏,其独自掌管的华商价值精选股票、华商盛世成长股票、华商创新成长混合发起式3只基金中,除华商创新成长混合发起式为新成立基金外,华商价值精选股票、华商盛世成长股票年内回报率分别为14.94%、0.05%,两只基金业绩相差297.8倍。广发基金朱纪刚管理的4只基金中,独自管理的广发竞争优势混合为新成立基金,独自执掌的广发成长优选混合年内回报率为4.97%,而另一只由朱纪刚、李巍共管的广发核心精选股票则取得-13.79%的回报率,业绩大分化可见一斑。
  对于基金经理来说,“一管多”可能招致投资困境。因为不同基金契约规定有严格的选股策略和投资风格,如果严格按照契约规定的投向投资,可能会造成旗下基金业绩差异巨大,这无疑会招致持有人质疑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厚此薄彼。而如果在投资上趋于一致,一旦业绩集体落后,又会遭到投资者质疑违背契约投资。事实上,“一管多”让基民最为担忧的在于,基金经理是否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去管理这些基金产品。
  “基金经理‘一管多’背后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即人才的培养已远远跟不上新基金发行的速度,这一症结在短期内恐怕无法解决,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还需要擦亮眼睛,谨慎判断。”上述基金分析师进一步表示。(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