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新规下中小型基金子公司转型压力大 寻求差异化突围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6-05-27 13:16 上一篇 下一篇


  证监会日前明确将规范基金子公司风控制度的表态,一时间引起了市场的轩然大波,新政落实后增资潮在所难免,在此当口最感压力的莫过于中小型基金公司,本想借着子公司通道业务实现弯道超车的它们,这根救命稻草已然失灵,转型的现实摆在眼前。而除了子公司这条易走之路被堵住外,今年股债市场的不给力,恐更让中小基金公司难熬,再加上诸多公司存在人事动荡不止、投研能力薄弱等问题,中小基金公司的生存状况更加严峻,未来的突围路径在哪里受到市场的关注。
  子公司超车失灵
  2012年底,证监会对基金公司设立子公司牌照的放开,为当时正处在熊市中公募业务开展艰难的中小型基金公司带来生存的期望,大批中小型基金公司试图通过子公司“万能通道”业务的开展实现弯道超车,但随着近日监管层对基金子公司风控管理的收紧,恐让不少正在开展通道业务如火如荼的中小基金公司规模扩张梦碎。
  上周五,证监会指出,目前少数基金子公司存在大量开展“通道业务”,产品结构相互嵌套;无视自身人力资源特点和管控能力,盲目拓展高风险业务;资本约束机制缺失,资本金与资产规模不匹配,盲目扩大业务规模等乱象。
  针对基金子公司存在的诸多风险漏洞,证监会修订、起草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以此来加强对基金子公司的监管、防控风险。
  媒体记者也注意到,未来两大基金子公司监管新规实施后,资本金恐将成为悬在基金子公司头上的紧箍,《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要求,扣减后的基金子公司净资本需要达到四项指标,即净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人民币;净资本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100%;净资本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净资产不得低于负债的20%。
  北京一位基金子公司总经理对媒体记者坦言,目前多数基金子公司七八成都是通道业务,由此也意味着通道业务规模较大的基金子公司不得不去增资,增资对银行系等大型基金子公司来说并不是难事,但资本实力较弱的中小型基金子公司难以承受,在通道业务难做的情况下,转型的压力迫在眉睫。
  “近几年,基金子公司得到了快速发展,部分基金子公司开始出现资本金与资产规模不匹配的情况,通道业务规模发展迅猛。相关规定出台后,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通道业务的发展。”格上理财研究员雷蕾指出。
  沪上一位基金经理也表示,未来为了符合监管要求,基金子公司要么改变以通道业务为导向的管理方式,要么补充资本金,但补充资本金需要股东实力,而开展主动管理型业务和资产证券化业务,又需要有管理能力和相关人才储备,这对于中小型基金公司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公募基金也难卖
  中小基金公司借子公司弯道超车即将梦碎,回过头来观望今年的公募基金市场恐怕更难做。在去杠杆的大环境下,监管层日前还暂停了今年销量火爆的保本基金申报,而A股市场的震荡不断,以及债市违约的恐慌,已经让整个公募基金行业陷入发行难的尴尬。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以来,新基金成立数量仅有176只(A/B/C份额分开计算),较去年同期的236只,同比减少了25%。而对比今年5月以来与去年同期的新基金成立规模,则更能看出差距。数据显示,今年5月以来,新基金成立规模仅有634.7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618.7亿元,同比减少6倍多。
  媒体记者注意到,在整个新基金发行遇冷的趋势下,中小型基金公司在产品线布局上也并不顺利。本月,泰信基金、兴业基金、万家基金、德邦基金、金鹰基金等中小型基金公司旗下就有新发基金延长募集。另外,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基金规模排名后20位的基金管理公司中,仅有9家成立了新基金,且新基金成立规模最大的诺德基金首募规模也仅有11.97亿份。
  “基金发行遭遇史上最冷‘寒冬’,与目前A股市场总体环境不无关联,毕竟今年股市波动剧烈,缺乏赚钱效应,成交也在持续萎缩。在追涨杀跌的固有思维下,基金不受待见也在情理之中。”兴业全球基金朱周良坦言。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基金发行遇冷的同时,大批中小基金公司的规模也在缩水,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基金规模排名后50位的基金管理公司中,就有27家规模缩水,占比超五成,其中万家基金、华富基金、安信基金规模缩水较大,均超过60亿元,分别达到84.74亿元、75.37亿元和68.45亿元。
  “今年以来股债双煞的市场环境,导致公募基金发行市场不景气,而营销渠道本就不占优势的中小型基金公司恐压力更大,且不说实现规模扩张,如何保住现有的公募基金规模也成为一大难题。”南方一家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坦言。
  寻求差异化突围
  未来子公司发展面临转型压力,而公募基金业务也迎来更加艰巨的挑战,身处内忧外患境地的中小型基金公司该如何应对,寻求新的突围点也引发业内反思。
  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中小基金公司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痼疾,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公司治理结构上的缺陷及人事动荡过于频繁,许多中小基金公司从成立至今,频繁更换包括总经理在内的高管,公司的核心人才也如走马灯般不断变动。 “在基金公司管理过程中,管理人才和投研人才的储备是最为关键的,因此中小型基金公司应建立相应的人才激励机制,稳定人事问题,才能让公司得以稳健发展。”上述沪上基金经理指出。
  事实上,近两年逐步成长起来的中小型基金公司中,前海开源、中欧基金正是靠着“事业部制”、“股权激励”等激励制度吸引了大批人才加盟,提升了公司投研的整体实力,未来中小型基金公司试水人事激励制度将是大势所趋。
  除了留人制度亟待建立外,上述北京一家基金子公司总经理对媒体记者表示,在子公司业务方面,中小型基金公司由于缺乏相应的资本实力,因此找准适合自己的特色化发展道路是关键,每个基金公司都有强项和特点,如何将这些资源有效利用,找准客户群,就能寻求突围。当然,那些公募管理规模不足以设立子公司门槛的中小型基金公司,还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的公募业务上。
  在钱景财富CEO赵荣春看来,基金子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由通道业务转向主动管理。只有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战略定位,精准地选择细分市场,通过差异化竞争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这个群雄逐鹿的市场谋求更好的发展。而随着中国金融创新步伐的进一步推进,金融品种越来越丰富,主动管理能力较强的公司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