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A股市场节后未能取得“开门红”,但是近期多家外资机构发布的最新观点,均对Q4季度中国资产表达乐观看法。
例如,野村证券在近日发表最新报告表示,看好中国市场的投资价值,因为中国经济数据呈现好转迹象,且政府释放明确信号希望重振经济、金融市场及信心。
德意志银行集团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熊奕发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报告认为,逆周期调节的作用不断显现,中国经济正逐步企稳,今年第四季度经济将逐渐反弹,预计该季度经济增长率有望达5%,2023全年GDP增长预测为5.1%。
高盛亚太首席股票策略分析师慕天辉(Timothy Moe)表示,已向包括传统及对冲基金等客户,建议策略性增持中资股,即使博短期反弹也相当具有吸引力,中期来看,MSCI中国指数有望在未来12个月录得约15%回报。
此外,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一位香港券商人士表示,自上周末巴以冲突升级起,考虑增持A股的海外投资机构有所增加。究其原因,一是中国经济好转令中资股的收益性与安全性有所增强;二是他们普遍认为A股资产具有一定避险效应。由于中国A股与全球股市的波动关联性不高,若巴以冲突持续升级导致全球股市大跌,配置A股或许能在某种程度上对冲全球股市下跌风险。
境内ETF,外资机构热捧
据中证报报道,外资机构配置境内ETF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
根据2023年公募基金中报数据显示,13家合格境外投资者进入百余只权益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宽基指数为外资机构普遍偏好的配置类别,13家合格境外投资者中有12家配置宽基ETF,科创50、沪深300、上证180等宽基指数ETF成为外资配置标的。
与此同时,外资机构也积极通过ETF互联互通机制布局中国资产。目前,ETF互联互通标的已由首批纳入的87只增至137只,包括76只沪股通ETF、55只深股通ETF和6只港股通ETF。从成交额看,2023年8月,陆股通ETF成交额合计142亿元,较7月增加47.3%,其中沪股通成交额破百亿元,达历史新高。
内资同样看好中长线机会
不光海外资金看好中国资产,内资机构同样表示,从中长线来看,目前点位机会大于风险。
国泰君安表示,指数已处于底部区域,后市有望逐步震荡筑底。经过持续回调,市场已经计入了比较充分的悲观预期,目前市场整体PE、PB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两市成交和换手也处于偏低水平。近期积极因素正在不断积累,国内经济数据已经出现明显改善,继8月份工业、消费以及进出口数据出现好转后,9月制造业PMI回到荣枯线以上。逆周期调节政策正在持续发挥正向作用,四季度国内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A股已处于底部区域,配置价值凸显,中长线看目前点位机会大于风险。
国盛证券认为,国内经济处于持续复苏阶段,9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2%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上行,重返扩张区间,经济的持续复苏有望不断夯实A股上涨基础,叠加A股中报体现出明显的盈利周期底部特征,并且预计三季度后A股望迎来新一轮盈利周期上行起点,因此,多重因素共振有望提升A股市场整体估值。
今日A股市方面 ,三大股指全线收红,沪指报3078.96点,涨0.12%;深成指报10084.89点,涨0.35%;创指报2003.9点,涨0.8%。从盘面来看,CRO概念、减肥药、光刻机板块涨幅居前,油气开采、贵金属、油气板块跌幅居前。(中国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