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3年,经济和市场仍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但我们判断,国内经济将较今年显著回暖,同时市场也将提供更多机会。
经过景顺长城内部广泛讨论,我们整理了对明年经济和市场的10条展望,供读者参考。但同时也需要提醒,今年的诸多经济和市场意外冲击,使我们比以往更加相信,所有的预判都是用来修正的,投资中应对和预判同样重要。
一、经济与市场十大展望
1、国内宏观:
国内将开启新一轮经济周期,从今年所处的收缩期转向复苏期
2、海外宏观:
海外通胀大概率继续回落,发达经济体央行将于上半年结束本轮加息周期,但经济将继续承受下行压力。
3、A股研判:
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经济即将复苏,企业盈利逐步见底,可积极布局权益资产。
4、权益策略:
政策转向的受益板块是中短期阻力最小的方向,包括地产链、港股互联网、部分消费品。
5、中长期结构性机会:
20大指向的新时代特征,是寻找中长期结构性机会的关键切入点,值得持续关注的方向包括军工、信创、医药、以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端制造。
6、利率债:
中长期看,经济见底回升预期决定了利率底部抬升,明年大概率中枢上抬,节奏上需要观察地产政策落地后,基本面何时企稳。
7、信用债:
中短期看,短端的绝对和相对配置价值均较为突出。
8、贵金属:
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海外进入衰退、或中长期滞胀,贵金属或将迎来新一轮行情。
9、大宗商品:
能源商品或处于中长期行情的回调阶段;基本金属2023年供需基本平衡,市场总体偏向震荡;黑色系商品明年暂时看不到需求端的强逻辑,供应端也比较难看到明显的收缩。
10、风险:
疫情对明年国内经济的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不排除海外通胀无法回落至合意区间,导致主要央行无法在经济衰退中提供足够政策支持。
下面就权益市场及配置方向做详细分析。
二、A股:积极布局权益资产
总体判断:A股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经济有望重回上行周期,盈利逐步企稳,权益市场或可积极布局。
从绝对估值角度:
A股主要宽基指数的市盈率均位于历史最低三分之一分位数区间。从股债相对估值角度,尽管年末国内股债出现强弱互换的行情,但股权风险溢价仍然位于接近正一倍标准差的水平。起始点位估值对股票的中长期收益具有较大影响,当前较低的绝对和相对估值水平,凸显了A股在赔率层面的配置吸引力。
从经济周期来看:
我们认为2023年国内有望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从今年的收缩期逐步转向复苏期。
基于我们内部构建的经济周期模型进行统计,可以发现A股在经济复苏期和扩张期的表现显著好于收缩期。
从企业盈利来看:
今年5月、10月政策两度布局发力,但受内外因素冲击,本轮经济弱复苏、过程一波三折,Q3业绩进一步回落迎来表观业绩底。
2023年全年看,预计盈利增速前低后高,上半年弹性较弱,下半年内外共振,增速有望加速上行。需求方面,内需缓慢向上修复,节奏上依赖疫情常态化的进展;外需企稳预计要在二季度之后才能看到,叠加国内库存周期消化到较低水平,届时总量层面的业绩也会有更好的弹性。
三、方向:政策转向受益板块及军工等中长期结构性机会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既需要关注经济和政策层面边际变化的受益板块,也需要重视20大指向的中长期结构性机会。
1. 政策转向受益板块方面
20大结束以来,地产、疫情防控等方面政策先后出现重大变化。结合政策指向和我们的判断,预计地产链、港股(尤其是互联网)、以及部分消费品是上述政策转向的最大受益者。
考虑到明年国内消费仍将受到疫情的干扰,消费板块的基本面复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故以下对地产链、以及港股进行着重分析。但我们认为,消费板块可能是明年A股投资的重要胜负手,需要紧密跟踪。
地产链:
2022年地产行业经历了较为严重的下滑,展望2023年,随着需求端政策的陆续出台,销售有望在下半年逐步企稳,而供给侧的出清使得龙头国央企的拿地利润率恢复,长期集中度提升的逻辑更加顺畅。
港股&互联网:
当前港股估值已经充分反应各种压制因素,存在持续估值修复的潜力。我们认为压制港股估值的三大因素:地缘政治及中美摩擦、美联储加息、房地产及疫情防控问题,都将在2023年得到缓解或边际改善。
预计2023年港股市场有望迎来盈利与估值双重修复的机遇,看好港股市场投资机会。从行业的角度,消费、服务业和地产产业链受益于疫情后复苏,消费互联网、餐饮旅游博彩、医疗服务、运动服饰、白酒家电、房地产建材等行业机会已经展开。
从互联网行业来看,互联网政策已经出现了积极转向,对于互联网的政策监管已过了最差的阶段。互联网政策的积极转向将对港股互联网的业绩与估值均带来正向影响。且互联网公司当前估值处于底部区间,而业绩在解封后将出现边际好转,2023年业绩与估值有双升的机会。
2. 中长期结构性机会
20大对未来5-10年国内经济社会做出了重要展望,以高质量发展、安全、民生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化”将是未来最重要的时代特征,我们认为这是寻找长期结构性机会的重要切入点。从这个视角出发,我们认为军工、信创、医药、以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端制造值得长期关注。
军工
军工板块的长期成长逻辑正逐步加强,主机厂从2021年以来陆续收到大额合同负债,国企的股权激励也在积极推进中。装备放量叠加国产替代持续兑现到上市公司的业绩,板块景气度有望持续到2025年。
军工板块的长期成长逻辑正逐步加强,主机厂从2021年以来陆续收到大额合同负债,国企的股权激励也在积极推进中。装备放量叠加国产替代持续兑现到上市公司的业绩,板块景气度有望持续到2025年。
信创
2023年开启新一轮信创投资周期。2019年-2021年第一期信创试点完成,国产基础软硬件性能得到验证,已经达到可用的阶段,正逐步向好用递进。
2023年开启新一轮信创,时间有望持续到2027年,体量是第一期的数倍,最终实现党政体系全替代,行业体系能替则替,预计会涌现出更多信创投资的机会。当前处于信创政策密集出台期,市场预期逐步修正,板块由情绪主导,预计到2023年以后会过渡到业绩主导的投资阶段。
医药
医药行业在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三季度期间受各类药械集采、DGRS控费和投融资不景气等因素影响板块持续回调,截至2022年Q3行业估值和持仓均位于历史底部区间,充分消化了多重风险。
展望未来,我国卫生医疗费用占GDP比例还将提升,支付端持续扩容,且在创新研发、消费升级和老龄化加速的驱动下需求增长较为确定,配置价值突出。
半导体
全球半导体,周期性与成长性并存,产值规模震荡上行。半导体作为电子制造产业的核心上游元件,跟随科技创新趋势,实现对经济发展持续并不断放大的增长拉动。
缺芯潮后,乐观看待后市结构性投资机会。回顾2022年,3C消费需求不及预期,叠加晶圆制造新增产能逐步释放,全球半导体景气度周期经历2年上行开始逐步回落。
目前,产业链正经历主动去库的最“黑暗”阶段,但股价前置调整已释放了大部分估值风险,且以存储为代表晶圆厂开始陆续下修其资本开支,历史上通常为景气度相对底部信号。
向后展望,库存周期带来的波动已告一段落,产品创新引领的技术发展仍在继续,而自主可供给国内本土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增量成长机会。
写在最后
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是我们可以有所准备。如开篇所言,所有的预判都是用来修正的,投资中应对和预判同样重要。做好准备迎接2023年的投资吧!
.天.天.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