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位相差近90% 次新基金建仓缓慢分化明显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4-07-25 16:18 上一篇 下一篇


  面对股票市场持续调整,以及愈发复杂的投资环境,手握重金的次新基金经理,对于建仓速度的把握也出现了罕见的分歧,有的几近满仓,有的不足半成。部分新基金建仓节奏如蜗牛速度慢慢爬行,别走边看,但稳步建仓成了大部分次新基金的选择。显然,在市场趋势不明的情况下,选择“现金为王”进行“等待”无疑是次新基金最优策略。
  有的几近满仓有的不足半成
  对于次新基金而言,“仓位”是把双刃剑。而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大部分的次新基金还是选择了谨慎面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成立的52只主动偏股型基金,平均仓位为35.76%,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不过,不同的基金建仓速度可谓天差地别。成立于1月28日的鹏华品牌传承混合,截至到二季度末时,仓位仅有4.05%;而晚成立三个多月、即成立于5月12日的华安安顺灵活配置混合则大举建仓,到二季度末时仓位高达92.19%,两者仓位差距高达88%。而同样是华安旗下的基金,不同的基金经理对仓位的把握也有很大的分歧,如成立于4月1日的华安新活力,在成立后十分谨慎,到二季末时股票市值占基金净值的比例仅有2.31%。这也是披露二季报的次新基金中,仓位最低的产品。
  “我们于一季度末判断市场难以有大的起色,因此在二季度中,新活力一直保持较低的仓位运作,行业与个股基本上选择低估值的或者主题投资的。”在二季报中,华安新活力称。
  而同样是今年4月份成立的基金,富国天盛灵活配置的仓位则高达86.97%。同月成立的基金,仓位最高者和最低者相差82个百分点。
  从今年2月份到4月份成立的次新基金来看,建仓速度也是分化明显。一些新基金成立后快速建仓,另一些基金则建仓缓慢,仓位极低或者大举买入债券。那些建仓股票较多的基金买入品种也风格迥异,一些大举进驻热门的创业板等成长股,一些则重仓买入低估值蓝筹股。
  数据显示,34只主动偏股基金二季度末平均股票仓位为32.5%,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其中12只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已达53.96%,3月中下旬成立的上投民生需求、广发新动力和华润信息传媒等基金建仓最为迅速,二季度末仓位分别高达91.72%、90.49%和85.62%。不过,3月底成立的信诚消费和景顺中小创业板建仓则较为缓慢,二季度末仓位分别只有7.34%和9.55%。
  蓝筹成长各有所好
  不仅建仓速度大幅分化,新基金在建仓品种上也各有所好。数据显示,部分基金热衷建仓热门成长股,如仓位最高的上投民生需求就在建仓期内较大力度配置了医药、传媒、消费品等行业,前十大重仓股中创业板股票占了一半。
  而有不少基金将目光瞄向了低估值蓝筹股。景顺优势企业就重点建仓格力电器老板电器宇通客车海螺水泥等传统行业个股,该基金经理认为,这些品种基本面坚实、盈利增长较好且估值较有吸引力。
  与此类似的还有安信价值精选,建仓期重点买入平高电气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上汽集团等蓝筹股,光大银发商机则重点建仓黄山旅游张家界等旅游股以及克明面业中国平安海大集团光明乳业等价值股。
  此外,不少次新基金更是腾出仓位,专门瞄准IPO重启带来的打新机会。今年IPO开闸,尤其是年初IPO重启时,让众多参与打新的基金尝到了甜头,于是乎,不少新基金专门腾出仓位用于打新。如二季度末仓位仅有4%的鹏华品牌传承混合,基金经理就坦言,二季度积极参与了新股申购。“2 季度市场波动极小,反映出市场大部分参与者在目前价格水平下的观望心态。”显然,这也反应了该基金经理二季度的心态。
  “成长到蓝筹”只是短期现象
  随着沪港通的渐行渐近,近日市场风格现跷跷板效应,向大盘蓝筹倾斜。对于近期市场风格由“成长到蓝筹”的转换迹象,农银平衡双利基金经理陈富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风格变化只是一个短期现象。”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创业板的回调主要在于白马股业绩在披露期间出现了一些不达预期的情况,使得创业板在五六月份反弹之后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回撤的压力;另外一方面,沪港通和国企改革的预期带动了蓝筹股的估值提升。沪港通开通估计要到10月份,目前是预期推动行情阶段,中间或有波折。
  “我们公司依然会坚守成长股投资风格,因为从中外的历史来看,真正穿越周期的股票其实还是成长股居多。”陈富权强调。尽管蓝筹股会有相关利好行情,投资思路依旧是以成长为主,但会在阶段性上兼顾一些平衡。
  泰信基金也持相同看法,其认为短期成长股面临压力,未来分化会加剧,但仍继续挖掘新兴产业的真正成长股。二季度,泰信基金就是主要就是依靠成长类个股及主题投资机会表现抢眼。展望未来,泰信基金表示,随着政策稳增长红利持续释放和在流动性适度宽松的预期下,宏观经济将有所企稳,市场有望在2000点附近形成较强的支撑,但考虑到宏观经济仍有反复,在没有实质性利好下市场并没有太大的向上空间,仍将呈现震荡的走势。从长期配置的角度来看,依然看好景气度较高的新兴产业,重点投资新能源汽车、医药生物、环保、TMT等行业中的高成长股,同时重点关注消费、国防军工、能源改革、国企改革、并购重组等投资机会。在个股选择上,更加注重业绩的可靠性、持续性和估值安全边际的有效性。

□ .高.丽.霞  投资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