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6月12日)的世界杯无疑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在股市也不例外。一些人担心的是“世界杯魔咒”,但似乎更多人看到的是令人兴奋的商机,比如啤酒股。
“无啤酒,不足球”、“掘金啤酒股”、“啤酒股提前‘开战’”……光看各路财经媒体最近的新闻标题,这次为期一个月的巴西足球世界杯俨然成了中国啤酒行业的大救星。更有媒体不厌其烦搜罗了世界杯之于A股啤酒股的利好“证据”:2010年世界杯举行前的15个交易日,青岛啤酒涨幅超8%;而今年5月以来,青岛啤酒一度涨近7%;燕京啤酒则涨超5%。不仅啤酒,彩票、娱乐、广告传媒等行业也被热捧为潜在受益的“世界杯概念股”。
套用时下流行的一个说法,类似世界杯带来的个股行情可以概括为“事件驱动性”投资机会。金融危机之后,伴随着A股市场大盘深陷泥沼、整体大行情无望,“事件驱动”悄然成为不少投资人的新寄托所在。卖方机构也不失时机、投其所好地大谈特谈各种“事件驱动”机会,以至于“事件驱动周报”已经成了许多券商定期对外推送的重点报告。而事件驱动的题材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大到世界杯,小到安吉丽娜·朱莉的乳腺切除手术,又如巴菲特旗下子公司收购了幕墙生产企业,抑或两位马航370乘客冒用护照登机、北京暴雨淹车……你想得到的或者想不到的,都可能成为驱动行情的大事件。
究其根本,这类所谓的“事件驱动”,多数时候都成了短线炒家利用的题材,往往是“一日游”或“几日游”,对相关个股的实质利好相当有限,最终“埋单”的大多是盲目跟进的散户。
以啤酒为例,有券商报告认为,从过去三届世界杯的情况来看,尽管世界杯前一个月啤酒行业具有相对正收益,但该赛事本身对啤酒销量的影响并不显著,2002年、2006年和2010年世界杯期间,国内啤酒销量和销售额均未出现明显增长,而个股的行情往往也很难持久。
国内某券商最近发布的世界杯专题报告则直接建议投资人,在世界杯开赛前一周做多饮料、葡萄酒和旅行社板块,世界杯开始后2周内平仓。
当然,“一刀切”地否定所有的“事件驱动”利好也有些武断。比如世界杯对于啤酒行业,如果能借助这一恰好在国内啤酒消费旺季举行的盛事做好营销,世界杯也可能成为一些啤酒品牌取得更长远成功的催化剂;又比如雾霾、上海自贸区等“事件驱动”因素,长期来看,类似事件对于相关行业的确会带来实质性利好。
所以,“事件驱动”还需辩证地看待,要判断“事件驱动”到底有多少含金量,还需要专业的研究和分析。在这方面,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较广大散户会更有优势。
仍以世界杯啤酒热为例,最近有报道称,趁着世界杯进入倒计时,多只基金开始掘金啤酒股,重仓青啤、燕京啤酒等啤酒股,但翻阅相关基金的公告可知,很多基金并非刚刚介入,而是已持有多时。比如兴全趋势基金,其早在2012年二季报中就已披露持有了青岛啤酒超过700万股,此后基本保持在这一水平,只是在去年三季报中略有增加,而并非最近才“应景”买入。换言之,机构对于一些所谓“事件驱动”概念股的投资,更多应该还是基于对基本面前景的研究和判断。
从这个角度来说,要避免A股市场继续被太多短视的“事件驱动”所干扰,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壮大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队伍,改变当前由散户主导、“重博弈、轻投资”的市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