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指上证50近三月跌幅超过16% 相关基金冰火两重天

admin 发表于 2018-04-18 07:44 上一篇 下一篇




  1
  过去两年最牛的指数上证50,在过去的三个月遭遇了近两年以来,最大的一波回调。

  4月16日,上证50大跌2.26%,收于2664.7点。从1月24日的收盘价3180.33算起,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上证50的跌幅高达16.23%。而从2016年年初的低点算起,上证50指数的涨幅,一度接近70%。


  与之对应的是,成长股指数创业板指,在持续了两年的下跌后,今年以来有5个点的正收益。而且,创业板指从2月份市场调整的低点以来,累计涨幅超过15%。

  上证50两年的牛市行情,结束了吗?

  “今年估计是(价值股和成长股)来回切换,每次都蒙反才会亏大钱。”在谈到今年的风格切换时,一位基金经理判断说,总而言之,今年的投资比较“难做”。

  2
  从眼下来看,成长股基金和价值股基金,上演着冰火两重天。

  在上证指数大跌1.53%的情况下,仍然有一批基金今天有着2个点以上的涨幅,甚至有7只基金的涨幅超过3个点,异常让人惊讶。


  上述7只基金,今年以来全部都取得了正收益,这些基金,基本都是偏向成长股投资风格,所以在过去的2016年和2017年,其业绩表现相对靠后,盈亏同源,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具体来看:
  宝盈睿丰创新,今年以来赚了4.26%,2016年和2017年则分别亏损了21.32%和14.68%,承受了较大的亏损,但是在今年的涨幅却并不令人满意。

  交银的三只基金由同一只基金经理管理,去年亏损了20%,今年以来的收益也有20%,风险较大,但是弹性也较好。(关于这位基金经理,在这篇文章中有专门提到,风险小的基金巨亏40%,风险大的反而赚了24%)
  华安媒体互联网今年收益17.74%,2016年和2017年的收益分别亏损了10.57%和3.88%,但从收益上看,偏成长股风格具有进攻性,同时控制风险的能力也不错。

  国投瑞银核心企业,2016年巨亏32%,2017年和今年以来的收益则分别为,3.21%和8.38%,该基金经理于雷,在2015年年底上任,在2016年后很快适应了市场,投资风格依旧是偏弹性较大的成长股。

  大成景润则是去年年初成立,去年打平,基本没赚也没亏,偏成长股,今年获得了6.66%的收益。结合市场,但从收益上看,控制风险,机会来临的时候争取收益。


  整体上看,今天2个点以上收益的基金,共有38只。对于排名靠前的基金,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按照上述收益的特点,大概能够分析出基金的收益特征,排除一些性价比很差的基金。

  3
  此外,今天大跌的元凶是银行地产等低估值龙头,相关基金因此跌幅靠前。

  在周末的时候,2015年几次预测神准的姜超发布了一篇报告,题目是《金融地产的好日子要结束了!--兼论存款利率放开与利率市场化》我不知道今天市场金融地产的大跌,有多少是因为这篇文章?

  姜超说:
  如果下决心关注影子银行发展,掐住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企业,那么地价比房价贵、地价推着房价走的现象就难以再现;
  如果真能放开银行表内存款利率上浮,居民储蓄的实际利率由负转正,那么居民买房投机意愿大幅下降,房地产泡沫就会得到极大的抑制;
  而在利率方面,存款利率的上浮叠加贷款利率的下降,也就意味着银行存款息差大幅缩窄,银行业的利润将大幅下降,而这些利润将流向实体经济部门。

  而看好房地产的投资者,他们的逻辑则是,
  房地产小公司从市场退出,龙头公司胜者为王,更何况这些公司目前的估值非常便宜;至于银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银行理所当然的收益,更何况,目前的估值只有海外银行的一半,同样便宜;其三,五六月份A股纳入MSCI指数后,外资要配这些低估值的银行地产成分股...
  没有永恒的价值,一切都是周期,只不过周期的长短不同而已。

  所以,看银行地产,是看多还是看空,关键在于你的周期看多长时间?又或者,如开头哪位基金经理讲的那样,今年的风格是来回切换,价值到成长又到价值然后又是成长...
  总之,所有的选择,都是风险和利益并存。(维.基.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