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正在加快,一个新的信号就是已经三年未新增额度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有望获得新一批额度。多家基金公司表示,外汇局日前召集多家机构开会,探讨新增QDII额度一事。
外汇局召集机构开会审议QDII额度
“外汇局会议上讨论拟新增QDII额度的议题,参会的机构有基金、券商、保险、银行等。”一位基金公司人士透露,他同时表示,新增的QDII额度可能会在分配上有严格要求:基金公司非货币基金规模的8%再减去已经获批的QDII额度。
“新增QDII额度也是落实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金融业进一步开放的政策。”上海另一位基金公司人士也证实了上述QDII拟新增额度以及门槛要求的消息,不过他坦言目前公司剔除货币基金规模并不靠前,加上现有QDII额度还没用完,或难再获得这次新增的额度。北京一位基金公司人士也称确有同事参与外汇局会议,若是将来公司获得新增QDII额度,或优先考虑布局境外指数类产品。
不过,据另一位人士表示,如果此前发放的额度使用率(按照2017年底实际净出金计算)不足70%的,不可以再申请。该人士还表示,若申请超过2亿美金的,将会分两次进行发放,而且目前可以马上提交申请,有望在4月份就获得新的QDII额度。
南方一家基金公司国际业务部人士也表示参与了这次会议,除了新增额度外,这次也明确了基金公司非货币基金规模和新增QDII额度挂钩,并且新增额度会考虑机构此前QDII额度使用情况。
据外汇局披露的QDII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显示,截至今年3月29日,银行、信托、保险、证券(包括基金公司及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合计获得899.93亿美元QDII额度,其中,银行类合计138.40亿美元,证券类合计375.50亿美元,保险类合计308.53亿美元,信托类合计77.50亿美元。
QDII额度再启 外汇领域扩大开放第一枪
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表示,自2015年下半年到去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较强,跨境资本流出压力有所增大。但从去年下半年以来,跨境资本流动形势明显改善,所以目前可以适当放松一些外汇管理措施,重启QDII额度是很好的选择。
市场参与者也对QDII额度重启表示期待。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副总裁谢卫也表示,当时为了应对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大的压力,货币当局暂停了QDII新增额度,“在这些不利因素过去之后,机构投资者一直非常期待能够重启。”
也有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个人投资者有较强的全球资产配置需求,QDII产品的销售持续火热,重启QDII额度也有利于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继去年11月中国宣布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措施,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表示,央行和各金融监管部门将遵循三条原则大幅度放开金融业对外开放:一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原则;二是金融业对外开放将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相互配合,共同推进;三是在开放的同时,要重视防范金融风险,要使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开放度相匹配。
在谈到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的改革时,易纲表示,中国一直在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在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外直接投资(ODI)和金融市场方面,包括外资进入股市及债市,中国股指纳入全世界主要指数等方面一直在推进,这些都是在有序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他同时强调:“我们改革的步骤是稳妥的,还是要控制风险,使得步骤平稳。”
机构预计QDII制度改革将稳步推进
伴随QDII的不断推进,目前境内境外的个人投资便利化已经有了一些突破,但在自由程度上还有所不足,现有额度已不能满足投资需求。
以QDII基金为例,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副总裁谢卫表示,由于投资门槛较低,流动性好,运作比较规范,近年来QDII基金已被越来越多投资者接受,将其作为资产配置的组成部分。但由于QDII基金投资额度的限制,导致很多投资者没有机会参与其中。如果扩大QDII额度,将有助于优化中国对外资产的结构,提高对外资产收益。
推进QDII改革,还可以更好地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资本流出压力明显减小,实现了经常账户和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双顺差。未来几年,经常项目下大概率仍是顺差,要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不含储备下的金融项目就要实现逆差,放开QDII额度是一个可选择的手段。”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表示。
放开额度的同时,还需要注重防风险。有专家认为,QDII改革使境内境外的个人投资更加便利,提高了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度。但在推进改革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国内投资者对境外市场认识程度的问题,考虑到资金流出流入的稳定性,需加强资金流出方面的管理,建立长期的、市场化的监测预警机制。
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伴随投资渠道的拓宽,投资风险也会随之加大。海外市场环境复杂,交易规则和税收、法律制度不同于国内市场,投资者最好选择专业机构进行咨询,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理性投资。
.投.资.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