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基金经理走马灯 嘉实动荡猛烈次新基金待观察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4-04-08 08:40 上一篇 下一篇


  2013年度基金人事变动更加剧烈。
  据wind数据显示,2013年共有140位基金经理离职,涉及55家基金公司,多于2012年全年离职总数111位。
  2013年出现了明星基金经理带头离职的热潮,在这股潮流下,不仅基金公司遭受人事动荡,基金公司的业绩短期内也受到了严重损失。
  在基金经理变动率居高不下的同时,基金经理队伍开始年轻化,而由于管理经验不足也将给基金公司带来风险。
  明星经理带动离职潮
  2013年基金经理离职人数前六名的基金公司为嘉实基金、银华基金、华安基金、国泰基金、大成基金、华宝兴业,前三家离职人数分别为8人、8人、7人,后三者均离职5人。
  伴随着2013年整体离职量的提升,出现了部分由明星经理带动的离职潮现象,短期内对公司业绩造成了不利影响。
  以银华基金为例,其离职潮集中在第三季度。
  经统计,银华基金去年离职8位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均超过3年,相对其去年22名基金经理且平均年限2.78年的人事境况,不可谓不是一场震动。
  在第三季度中,银华基金共离职了5位基金经理,包括陆文俊、李宇家、金斌、廖平、王怀震,他们管理的基金类型包括股票型、混合型以及债券型。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银华基金旗下这三类基金涨幅分别为11.21%、9.76%、0.00%,而到第四季度,这三类基金收益波动明显下滑,分别为-2.59%、1.41%、-2.37%。
  资料显示,在副总陆文俊掌管银华和谐主题(180018)混合基金的四年多时间里,该基金回报率为28%,同类基金平均回报率为23.35%;同样,他掌管的银华价值优选股票基金的任期回报率为83.11%,而同期同类基金平均回报率为61.39%。
  在三季度爆发基金经理离职潮后,银华基金的资产规模也在减少,WIND数据显示,其资产规模已由三季度的742.7亿元,降到了第四季度的707.1亿元,减少了35.6亿元。
  相比之下,嘉实基金的离职潮来得更早些。
  2013年6月,在嘉实基金任职近7年的嘉实基金投资部总监刘天君正式离职。作为业内知名基金经理,他自2006年加入嘉实基金,长期担任嘉实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监一职。他管理的嘉实优质企业(070099)和嘉实成长混合基金,是嘉实旗下份额规模最大的4只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中的2只,资产总规模曾超过140亿元。
  同样,刘天君管理期间,上述两只基金也表现突出。他于2007年12月开始管理嘉实优质企业,其间该基金单位净值微跌0.7%,在210只主动偏股基金中排名第24位;而于2010年11月开始管理的嘉实成长基金,到他离职,区间收益率为7%,在373只基金中排名第11位。
  刘天君离职后,郭志喜、桑迎、陈雯雯、马惠明、任竞辉也相继离开。事实上,嘉实基金上半年就迎来了离职高潮,“祸不单行”的是,嘉实基金2013年二季报显示,旗下53只基金中有23只亏损,二季度巨亏69亿元。
  变动率居高不下 队伍更加年轻
  基金经理变动率也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基金公司过往一年的人事变动。
  wind数据显示,2013年基金经理变动率最高的为国金通用、德邦基金及益民基金,基金经理变动率分别高达300%、200%以及166.67%。国金通用基金有基金经理3人,其中新聘基金经理3人、离职一人;德邦基金有基金经理3人,新聘基金经理2人,无基金经理离职;益民基金有基金经理8人、新聘基金经理5人,无基金经理离职。
  基金经理变动率高,多由于业绩不佳,随之亦会产生经理队伍年轻化。
  其中,成立已经超过八年的益民基金,规模至今徘徊在50亿元上下,与同一年成立的汇添富、工银瑞信、交银施罗德等基金公司相距甚远。公开资料显示,八年来,益民基金人事变动频繁,受累于此,公司规模始终难以扩大。
  而观察益民基金2013年基金经理数据可以看出,8名基金经理中,有4位任职年限不足一年,只有一人超过3年,基金经理队伍呈年轻化趋势。
  人员更年轻的是国金通用基金,这家2013年基金经理变动率最高的公司,三名基金经理均为2013年聘入,资料显示这三人均来自公司内部,而三人的任职年限均不足一年。
  北京一家小型基金公司内部人士也坦承,目前基金人才面临缺失情况,在职的基金经理多为年轻人,投资经验不丰富,人才流失主要是公募基金激励机制不能满足现有人才的需求,大部分人才转投私募,“与2012年转向专户不同,2013年更多的公募基金经理投奔了私募,此外,像前海开源这样的公司也给其他基金公司带来了影响”。
  回归“公募”或期盼上市
  2013年度基金公司人事变动中,一些新公司、次新公司、小公司的基金经理离职率仍是最低,与2012年度情况相同。其中,浙商基金、益民基金、华宸未来基金、民生加银基金、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前海开源基金等均在2013年实现了基金经理零离职。
  在接受采访时,上述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该公司在去年没有出现基金经理离职情况。“与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不同,小公司的基金经理更多是来自内部培训,公司会选择更好地把握住自己的基金经理。”
  她说,因为大中型公司框架已经成熟,无论是基金经理的离职,还是从社会新聘人才,并不会对公司造成太大的冲击,而小公司受制于规模以及成熟度,难以抵抗人事变动带来的冲击,他们更愿意花精力从内部培养自己的基金经理。
  记者了解到,虽然去年离职的基金经理多数选择进入私募基金,但也出现了回到公募基金的情况。
  嘉实基金去年就公告,宣布明星基金经理邹唯正式回归。离开一年半后,邹唯将重掌嘉实主题混合基金,这也被称作第一起“回归”案例。
  一家北京中型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的确出现了基金经理回归公募的趋势,其中不乏业内明星经理人。
  这位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分析认为,基金经理回归公募,除了对之前转投的领域信心不足外,还有就是等候今后基金公司上市的机会。
  他说,自去年新《基金法》实施后,对于基金公司上市的呼声就没有断过,一些公司也开始了筹备,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汇添富基金,“虽然短期内基金公司上市无望,但还是吸引着大家,尤其是曾经离开公募的基金经理,如果实现上市,对基金经理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将体现在收益上,这也是基金经理曾经离开公募的最直接原因。”(理.财.周.报. 郭.建.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