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收益比不佳大公募逐渐拒绝委外 中小公司仍趋之若鹜

admin 发表于 2016-09-12 15:38 上一篇 下一篇




  在小公募仍积极申请进入委外资金“白名单”,应对规模考核要求和弱市下“业务荒”的同时,一些大公募已经开始审视委外资金对公司业务发展的性价比,在赚钱效应并不突出、委外资金撤出后容易导致产品“空壳化”的考量下,正控制委外资金的继续流入。

  成本收益比不佳 大公募开始拒绝委外
  多位公募人士告据记者,委外资金较高的投资要求和收益目标、缺乏赚钱效应、撤资后易“空壳化”甚至清盘,这是大公募控制委外资金流入的重要考虑。

  北京某大型公募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委外资金合作要约太多,该公司最近成立了3只“新”字头的委外产品,后续不会再成立了。

  “主要是考虑一些委外资金的投资要求和收益目标无法达到。”该人士称,“许多委外资金是需要保本保收益的,有些最新成立的债基要求年化预期收益为5%~6%,有的委外资金甚至要求对赌协议,如果产品亏损或收益达不到就不能收取管理费。”

  据该人士透露,会对几类委外资金拒之门外:一是持有期限较短的资金,在投资期限和收益上难以匹配;二是要求做出本息担保的资金,要求公司对资金保本保收益;三是对收益有明确要求的资金。

  “今年,股市、债市都有很多不确定性风险,投资的不确定性难以保证具体收益,这也是我们会拒绝一些委外资金的重要原因。”该人士称。

  赚钱效应则是公募考量委外资金性价比的另一重要因素。

  北京一位公募机构部人士认为,管理委外资金的赚钱效应并不明显,因为大机构客户议价能力强,在管理费和托管费等费率上都可以压到很低,但在投资安全和收益要求上尽量提高,公司还要为这些低费率、高要求的大机构客户配备水平较高的投资团队来管理,与赚取的费率相比,管理委外资金公司要付出更大的管理责任。

  该人士称,“比如,银行委外资金要成立一只债券型基金,由于银行议价能力较强,谈成0.1%的托管费、0.6%的管理费,加上银行管理费分成一半,公募实际上只能赚取0.3%的管理费。如果资金规模只有2亿元,只能赚60万元,还要为此配备高水平的基金经理、助理和研究员,因此,委外资金的赚钱效应并不明显,很难覆盖管理成本。”

  此外,委外资金撤资后导致基金产品“空壳化”也是公募公司的重要顾虑。上述大型公募市场部人士称,“如果集中成立的委外定制基金产品太多,一旦这些资金集中撤走,就容易留下太多‘空壳化’产品,并将引发公司产品的‘清盘潮’,这对公司的形象和长远规划都不是很好。”

  中小公司仍趋之若鹜
  虽然委外资金缺乏大体量,对公司的效益贡献不佳,然而,公司股东对规模考核的要求以及“业务荒”的压力,让很多中小型公募基金对委外资金仍旧趋之若鹜。

  北京一位中型公募机构部副总告诉记者,该公司正在努力争取进入保监会的“白名单”,如果无法进入“白名单”,保险资金就无法进入公司的公募产品;而体制内的大银行资金要求比较高,这一方面的委外资金大概率是无法争取到了。

  “目前,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是3%以上,而银行委外需要让基金做出5%~6%的收益,许多资金还会要求保本保收益,虽然小公司会积极争取委外业务,但这对小公司的投资管理能力、责任担保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一般不敢轻易去接单。”谈及委外资金对公司的性价比,他说,“大公司都赚不到钱,小公司由于委外资金体量更小,收益的性价比就更差了。”

  然而,在公司规模考核要求和“业务荒”的大背景下,争取委外资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他表示,还是会争取委外资金,毕竟利大于弊:一是倾力做几单委外定制产品,对吸引其他的机构资金就会形成一定的示范效应,并积累一定管理经验;二是公司也面临“业务荒”,各方面投资和销售都不理想,有业务总比没业务强,有大体量的资金管理还是有利的;三是即便没有收益,管理委外资金公司规模也会提升,可以满足公司董事会对管理规模的考核要求。

  “至少可以打品牌,好好做几单,让机构资金产生好的体验,也有利于未来扩充业务,吸引机构客户关注和提升公司的管理规模。”他说。.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