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踏空,不仅让散户纠结,手中资金充裕的机构同样苦恼。
“现在网下打新的获配率只有万分之几,打新收益率还不如持股。”南京一位私募人士林丰(化名)向《金证券》记者坦言,自己目前专注二级市场,暂时放弃网下打新。
获配率一路走熊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虽然现在每月新股供给增加了一倍,但网下申购仍是僧多粥少。由于回拨新规的作用,除了中国核电(601985)这样的大盘股外,绝大部分新股的网下发行规模只占发行总数的10%,发行量在100万—1000万股左右。林丰直言,“一个账户最终只能拿到一万多股,甚至有的创业板新股只有几千股,跟散户比没多大优势。”
以创业板新股迅游科技(300467)(300467)为例,该股网下申购吸引302个有效账户,且每个账户都是顶格申购600万股。最终,每个申购账户获配数量分为3726股(A类)、3225股(B类)和2531股(C类)三个档次。
林丰对《金证券》记者算了一笔账,迅游科技发行价33.75元,顶格申购600万股需要动用两亿元左右的资金。作为私募机构,获配数量2531股,即便上市后炒作到300多元的高价,以每股赚300元计算,获利约为75.93万元/股。“一只新股赚75万,看着不少了,但整体收益率还不到千分之四。”
来自国泰君安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3月新股平均网下获配率是0.332%,第4批新股网下获配率0.209%,第5批新股则只有0.096%。这也是新股发行重启以来,网下获配率的最低值。
虽然第6批新股的平均获配率小幅上涨到0.101%,但也只相当于第四批新股网下获配率的一半左右。而刚刚结束的第7批新股,如果剔除因超级大盘股中国核电(601985)的网下获配率0.353%的话,相关数据也处于历史低位。
私募机构网下退兵
而另一方面,A股跳出打新魔咒,甚至在新股申购的资金冻结期内强势上涨。
以近两轮新股申购为例,第6批新股在5月19日和20日集中申购,按资金冻结3个交易日计算,沪指从5月18日收盘数4283.49点上涨到25日的4813.8点,累计涨幅约12.3%,同期创业板指数涨幅约7%左右;第7批新股在6月2日和3日申购期间,A股同样高奏凯歌,沪指强势突破5000点;创业板指数则上摸4000点,创下历史新高。
“算一算,现在打新股能拿到的筹码实在太少了,还不如直接在二级市场炒股划算。”林丰对《金证券》记者介绍,他所在的私募机构目前管理着3只产品,初始募资规模分别为1亿元、1亿元和2亿元。不过,由于牛市赚钱效益,总市值从最初的4亿元攀升到目前的7亿元左右。
林丰告诉记者,目前网下申购获配率只有万分之几,这也意味着,想要拿到1万股的筹码,申购数量至少要在1千万股以上,动用资金数千万元甚至过亿。“像我们这种小私募,总盘子才1—2个亿,如果要网下申购,就必须提前卖掉一些股票。”鉴于网下申购获配率实在太低,他已经暂时放弃网下打新。
事实上,私募机构放弃网下打新,已逐渐成为普遍现象。《金证券》记者梳理发现,最近的两批新股发行中,大多数新股网下发行的入围名单都在100户至300户左右。其中私募基金账户和个人账户身影寥寥,只有上海从容投资和天津远策投资等少数几家私募还活跃在网下打新名单中。
林丰向《金证券》记者透露,“也有一些痴迷于打新的私募或者大户,跑到网上申购去了,毕竟网上申购中签率要高一些。”
借道公募杠杆申购
网下中签率下滑的另一个原因,是公募基金的迅速扩容。
据统计,今年前五个月,公募基金募集金额分别为806.05亿元、398.11亿元、1794.16亿元、2602.8亿元和2789.7亿元,共有330只新基金募资总额达8390亿元。
公募基金的财大气粗,在大盘股中国核电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中国核电此次网下发行有效申购数量为3301.66亿股,有效申购资金1.12万亿元,其中A类投资者(公募社保类)有效申购数量为2218.32万股,占此次网下有效申购量的67%。99只公募基金中,半数以上选择了顶格申购27.237亿股,单只基金动用资金就高达92.3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公募基金属于A类机构,在网下申购时占有优势,部分企业年金和私募机构从B、C类退出,借道公募基金申购。根据承销新规,新股在进行网下配售时,必须优先向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这两大类型的机构投资者配售不低于网下发行总量的40%。
据了解,目前借道公募基金打新最流行的做法是,找银行资金5倍杠杆打新。有商业银行人士对《金证券》记者透露,“一般是企业年金、基金专户等做劣后,然后再找银行理财资金做配资,融资成本在6%—7%左右。杠杆比例最高能做到1:5。”